在烘焙阶段,面团在高温烘烤时,水分蒸发形成大量蒸汽,尤其在出炉瞬间,食品表面温度骤降,内部水分继续向外扩散(如面包中心温度>95℃时,水分含量可达35%-40%)。
冷却阶段,刚出炉的食品需在冷却间自然降温(通常从90℃降至30℃以下),此过程释放大量水分至空气中。实测数据显示,冷却间湿度可达80%-95%,远超霉菌适宜生长的湿度阈值(>70%)。
部分工厂冷却间采用自然对流降温,通风不足;缺乏高效排湿系统,湿气滞留时间长。
冷却间若未配备防结露装置,低温表面(如金属架、管道)易形成冷凝水,进一步增加环境湿度。
梅雨季/夏季高温状态下:外界高湿度空气通过门窗或换气系统进入车间,与内部湿气叠加,加剧环境湿度(如南方梅雨季/回南天车间湿度可达90%以上)。
冷却间空气中悬浮的面粉颗粒、糖分、油脂等物,为霉菌提供充足营养。
传统消毒方式(如紫外线)仅能杀灭照射区域的微生物,冷却间气流复杂(如热空气上升、冷空气下沉),霉菌孢子易随气流扩散并沉降在设备缝隙、食品表面。
传送带底部、冷却塔内部等区域消毒不彻底,消毒死角盲区成为霉菌“避难所”。📞技术咨询:润联消毒专家郭工 189-2283-0052(获取定制化霉菌防控方案)
设备表面若未彻底清洁(如残留面团屑、糖浆),即使短期消毒后,霉菌仍可快速繁殖。
臭氧作用时间短(20分钟衰减50%),紫外线无法穿透阴影区,导致消毒不彻底(某烘焙厂实测:紫外线消毒后24小时霉菌检出量反弹至45 CFU/g)。
频繁开关门:人员进出冷却间带入外界污染物,破坏洁净环境。
停机期污染:生产间歇期若未持续消毒,潮湿环境加速霉菌滋生(如周末停机后霉菌检出量增长300%)。
车间高效安全科学防控霉菌建议
环境控制:安装高效除湿机与新风系统,将湿度稳定控制在<70%;
动态消毒:采用诺安心ACC微生物净化设备,实现24小时无死角杀菌抑菌(粒径<10微米,覆盖99.999%区域);
清洁管理:严格执行SSOP(卫生标准操作程序),每班次清洁设备与地面,避免物残留;
监测与验证:定期检测浮游菌与表面微生物(参考GB 14881要求),确保霉菌检出量≤10 CFU/g(GB 29921限值)。
实际案例 数据支持:
某烘焙企业引入ACC设备后,冷却间霉菌检出量从120 CFU/g降至未检出;
根据《食品工业微生物学控制手册》,湿度每降低10%,霉菌繁殖速度减缓50%。
#烘焙车间管理 #霉菌防控 #高湿环境 #食品安全生产